[阅读分析]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0岁,大学三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从大一第二学期开始,每到考试就紧张焦虑,就会想:“又要考试了,要是考不好可怎么办?我怎么见老师、同学?家人、朋友又会怎么看我?”考试一天天临近,她的情绪一天比一天紧张,甚至想到考试的场景,就会心跳加快,浑身发抖。明明知道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可就是控制不住。求助者晚上入睡困难,有时半夜突然醒来,再也睡不着,只能睁着眼睛等到天亮,有时感觉不到饿,看什么都没胃口,吃什么都不香。受这种情绪困扰,无法正常复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厌学,感到身心疲惫。考试时或大脑一片空白,或越想越乱、会答的题也答不出。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差。求助者认为这样下去会越来越糟,心里十分痛苦,前来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成绩就好,家长对其期望很高,特别关心她的学业,而她自小也比较懂事,对自己要求很严格,自尊心较强,容不得失败。进入大学后,由于学习环境、学习方法与高中相比有很大的变化,求助者觉得学习较以前吃力,虽然老师同学也帮助其进行调整,但效果不明显,压力变大,精神紧张。
第1小题、【多选题】多选:该求助者的躯体症状主要有( )。
A心慌
B失眠
C憋气
D头痛
第2小题、【单选题】单选:该求助者最主要的情绪症状是( )。
A抑郁
B恐怖
C焦虑
D强迫
第3小题、【单选题】单选: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是( )。
A成绩下降
B注意力不集中
C内心冲突
D记忆力下降
第4小题、【单选题】单选: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最可能是( )。
A恐怖性神经症
B疑病性神经症
C焦虑性神经症
D强迫性神经症
第5小题、【单选题】单选:按照许又新教授关于神经症病程的评分,该求助者应评( )。
A1分
B2分
C3分
D4分
第6小题、【多选题】多选: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心理性因素主要有( )。
A家长期望很高
B从小自尊心强
C存在错误观念
D负性自动想法
第7小题、【多选题】多选: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社会性因素主要有( )。
A自我要求严格
B考试连连失利
C缺乏有效帮助
D家长期望很高
第8小题、【多选题】多选:对于该求助者,可以使用的咨询方法有( )。
A合理情绪方法
B模仿疗法
C系统脱敏疗法
D厌恶疗法
第9小题、【单选题】单选:本案例中,最合理的咨询目标是( )。
A考取全系第一
B认可成绩不合格
C减轻考试焦虑
D保证8小时睡眠
第10小题、【多选题】多选:在本案例中,若测量结果与临床观察、会谈法的结论不一致,心理咨询师( )。
A不可轻信任何一方
B以临床观察为准
C重新进行会谈测评
D以测量结果为准
第11小题、【多选题】多选:如对该求助者使用系统脱敏法,求助者想象的次数多少取决于不同的( )。
A 求助者
B情境
C咨询师
D心境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第 1小题:A
B
第 2小题:C
第 3小题:C
第 4小题:C
第 5小题:C
第 6小题:B
C
D
第 7小题:B
C
D
第 8小题:A
C
第 9小题:C
第 10小题:A
C
第 11小题:A
B
试题答案:
第 1小题:
求助者“想到考试的场景,就会心跳加快,浑身发抖”;“求助者晚上入睡困难,有时半夜突然醒来,再也睡不着”;“看什么都没胃口”;由此可知求助者的躯体症状有心慌、失眠、食欲不振。
第 2小题:
焦虑患者在缺乏充分的事实根据和客观因素的情况下,对其自身健康或其他问题感到忧虑不安,紧张恐惧,顾虑重重,犹如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即使多方解劝也不能消除其焦虑。常常伴有憋气、心悸、出汗、手抖、尿频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根据案例描述求助者“每到考试就紧张焦虑”,并伴有“心跳加快,浑身发抖”的躯体症状,因此答案为C。
第 3小题:
BD项为求助者的情绪症状表现;A项为现实生活事件,不是心理问题。
第 4小题:
焦虑性神经症的症状表现为:①焦虑的情绪体验;②焦虑的身体表现(运动性不安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该求助者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的情绪症状,并伴有心慌、失眠等身体表现。
第 5小题:
许又新教授关于神经症病程的评分标准:病程不到3个月为短程,评分l;3个月到1年为中程,评分2;1年以上为长程,评分3。该求助者从大一第二学期开始,每到考试就紧张焦虑,现在为大三学生,病程超过一年,因此应评3分。
第 6小题:
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心理因素主要是由认知因素引起的。认知因素致病是指由于对事物的理解、概念的使用、推理的逻辑和包括自我认知在内的偏差与失误所造成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致病的认知因素包括两类:①知识性的认知偏差,如错误使用概念,对事物缺乏深刻了解;②个性认知偏差,这一类多表现为逻辑使用失误或固执的思维方式。同时求助者的个性因素也是引发其心理问题的心理性因素之一。“又要考试了,要是考不好可怎么办?我怎么见老师、同学?家人、朋友又会怎么看我?”反映了求助者的负性自动想法,是心理原因之一。A项应属于导致心理问题的社会性因素,所以不选。
第 7小题:
寻找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社会性因素的工作程序:①确定相关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及所处的生存环境;②分析所获得的资料,确定求助者的临床表现与社会生活事件的关系;③确定社会文化(如道德、风俗、习惯等)因素与心理障碍发生的关系。
第 8小题:
①合理情绪疗法的主要观点是: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②系统脱敏疗法的基本原理是: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因为该求助者有存在错误观念,如“要是考不好可怎么办?我怎么见老师、同学?家人、朋友又会怎么看我?”并因此而焦虑,因此对于该求助者,可使用AC。
第 9小题:
根据案例描述可知该求助者每到考试就焦虑,因为求助者存在错误认知,认为考不好就无脸见家人和朋友,因此本案例的合理咨询目标应为减轻考试焦虑。
第 10小题:
测量结果如果与临床观察、会谈法的结论相左,不可轻信任何一方。必须重新进行会谈,而后再进行测评。
第 11小题:
系统脱敏时求助者想象的次数多少,依个体不同和情境不同而不同。